新年前后,维也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各国年轻人,他们背着行囊,手里拿着地图,边走边看边打听,为宁静的维也纳平添了不少生气。这是来自欧洲34个国家的青年正在维也纳参加第二十次塔伊泽聚会,人数达8万之多。
12月29日傍晚延绵几公里长的人流从普拉特林荫大道涌向博览中心大厅,倾听塔伊泽聚会的发起人、82岁高龄的弗雷勒·罗格为此次聚会所作的祝词,青年们仰视上苍,为普天下和平而祈祷。这些年轻人在1997年12月29日至1998年元月2日5天的时间里每天要在普拉特博览大厅共同作3次祈祷,场面甚为壮观。此次聚会的宗旨是:让欧洲和全世界的青年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任。祈祷之后年轻人分成小组,热烈讨论着诸如人类该如何和平共处、如何共同生存的问题。那一张张凝重和专注的脸告诉人们,年轻人在为世界上仍然存在着的纷乱和不公而担忧,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担子很重很重。休息时普拉特博览区里一片欢声笑语,年轻人唱啊、跳啊,尽享人生之乐。细心的组织者还为每人发了一张公共交通周票和维也纳市地图,年轻人一得空闲便可充分游览观光维也纳这座文化古城。8万人当中的2万人被安顿在维也纳私人家里,其余人被安排在学校、教会等公共设施食宿。一位热心的维也纳老人一下接收17名年轻人住在自己不足100平方米的住房内,她宽厚地说:孩子们要求不高,每人就是打个地铺,只是一个卫生间紧张了些,要不断挂上小牌,说明“有人使用”和“无人使用”。
塔伊泽聚会可追溯到1940年,当时25岁的瑞士人弗雷勒·罗格毅然离开生活安定的瑞士,只身来到法国。他的目的是在这块被战争摧毁得面目全非的土地上建立一个联合会,通过这个联合会的活动抹去人们心灵上因战争造成的创伤。为寻找适合于联合会的地点和房舍,罗格遍访法国各地,最终选址于南勃艮第省的塔伊泽。塔伊泽距当时的德国占领区只有两公里,联合会在这一带活动相当危险,就是在这种处境下,罗格从1940年至1942年间接收了许多被法西斯追逐的政治犯,其中大部分是犹太人,通过联合会的关系这些被迫害的政治犯得以进一步逃往安全地区。1942年罗格本人为躲避盖世太保的逮捕也不得不撤回瑞士,但他内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,即建立一个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最大限度地共有化、立志终身、无私为社会奉献的男性社团。1944年,罗格重返塔伊泽,实现了他的夙愿。经过多年努力,罗格一手创办的社团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今天已有25个不同国籍的90名男性成员,他们不靠募捐,不靠施舍,完全靠自食其力,同时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社会做一些善事。塔伊泽聚会就是他们进行的一项最大和最有意义的活动。
1957年罗格第一次组织来自葡萄牙、瑞典、波兰等国的年轻人在塔伊泽大聚会,整整一年时间里来自各个国家的青年不间断地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,高潮时有60个国家的青年聚于此地。塔伊泽聚会从此扬名,并且成为一个传统节目。聚会在时间间隔上没有规律,但总是选择在新旧年交替时节,地点总是选择欧洲的一个城市。